政策屡次整治后,幼儿园大班抢人及衔接班小学化为何愈演愈烈?

六七月时节,幼儿园门前,众多幼小衔接辅导机构争相进行“争夺”人才的较量,此类现象并不罕见。尽管相关部门已多次进行整治,但“小学化”的趋势却愈发显著。这一切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幼小衔接班吸引力

六七月份来临,幼儿园门前常能见到幼小衔接培训机构的职员,他们正忙着派发宣传资料,用各式玩具吸引小朋友们的注意力。这一幕导致不少幼儿园大班的学生人数显著下降,大约三分之一的学生转投了其他机构,这一情况充分揭示了这些培训机构所拥有的强大吸引力。受“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等口号的启发,许多家长都选择了让孩子参加这类培训。他们坚信,通过这样的训练,孩子们可以更早地习惯小学生活。

“小学化”问题泛滥

尽管政策反复强调,并且多次组织了整治活动,然而幼儿园大班“抢人”的情况并没有减少,反而幼小衔接班“小学化”的倾向愈发突出。部分培训机构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的名义,提前向孩子们传授小学的课程内容。同时,一些私立幼儿园和社会机构不顾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定,以“迎合市场需求”为借口,擅自行动。

通知执行情况

去年七月,教育部颁布了一项通告幼儿园教育标语,明确指出社会培训机构不得以学前班等名义向幼儿提前教授小学课程内容。在执行过程中,公立幼儿园表现积极,效果明显。但私立幼儿园及社会培训机构却对此置之不理,未受到应有的限制,反而因其他幼儿园遵守规定而增加了自己的市场份额,这一现象充分暴露了这些机构对法规的不尊重态度。

正确的幼小衔接

幼儿园大班抢人现象_幼儿园教育标语_幼小衔接班小学化治理

不抵制各种幼小过渡的方法,只要它们与儿童的年龄特点及身心成长规律相契合,这种过渡对孩子是有益的,有助于他们更快地适应小学的学习氛围和角色定位。我们真正抵制的是那种以拼音学习、英文字母教学、算术练习为核心的强化培训教育模式,这种模式实际上具有明显的“小学化”倾向。

治理成效不佳原因

治理效果未达预期目标,背后原因值得细致探究。或许是因为未能迅速发现并处理问题,或许是在调查取证时遭遇重重障碍,或许是因为处罚力度不足,或许是因为有关机构顶风违纪幼儿园教育标语,甚至可能是治理措施本身不够周密。若在这些方面存在短板,监管部门便不能对此视而不见。

专项治理“回头看”

教育部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治理进行了复查,强调校外培训机构必须接受全面复查,并确保在2019年6月底前完成。至于幼小衔接环节是否出现过度“小学化”情况,目前尚不清楚是否包含在复查范围内。不过,不管怎样,这已经成为一个亟需关注和解决的关键问题,监管的力度亟需大幅提升。

你觉得相关部门应当实施哪些切实可行的办法来遏制幼儿教育阶段过早小学化的趋势?欢迎你在评论区发表你的观点,同时别忘了给予点赞并将本篇文章转发分享。

黄石市市委机关幼儿园是湖北省黄石市省级示范幼儿园。 始建于1957年的市委机关幼儿园,是一所精致高雅,童趣昂然,香溢满园,充满自然阳光的公办园。 幼儿园一直坚持"以托幼一体、促健康发展、树幼教典范"的办园宗旨,舒适温馨的家园,齐全的现代化教学设备,给幼儿的健康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幼儿园拥有一支乐于奉献、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稳定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十多位省级优秀教师、市级劳模、"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市级优秀教师、十佳青年、师德标兵、幼教学科带头人从幼儿园脱颖而出,成为黄石幼教园地的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