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00万德国人拿走近半诺贝尔奖!全球60多亿人为何只有另一半?
国内外的教育方式相较,一直是大家热议的话题。德国与我国在教学方法上有着明显的不同。此刻,我们不妨来详细了解一下德国的教育体系,看看其中有哪些值得我们国家借鉴的优点。
培养独立消费观念
在德国,家长们通常将孩子看作是独立的个体。曾经有过这样的一幕德国幼儿园教育,一位德国母亲指着购物篮德国幼儿园教育,对孩子说,如果他有能力买巧克力,那就买;如果没能力,那就只能作罢。在整个过程中,母亲和孩子都没有责骂或哭闹,孩子也没有通过哭闹来达成目的。反观我国,很多时候,家长在孩子哭闹时会选择让步,满足他们的愿望。由此可见,德国在培育孩子独立消费意识方面,与我国有着明显的差异。
鼓励独立行事
中国家长们常担心孩子攀爬高处时可能发生的跌落事故。但有一位德国的父亲,在孩子站在高处时,却鼓励他自己小心地走下来。与我国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相比,这位德国父亲更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教导他们如何依靠自己的能力去应对挑战。
布娃娃新玩法
在中国,布娃娃常被用作安抚哭泣孩子的工具。然而,在德国,布娃娃的用途却有着多样的玩法。德国的妈妈们会用芭比娃娃教导孩子如何关爱和照顾他人。这种现象体现了德国的教育观念,那就是从孩提时代起,就非常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和情感,而不仅仅是让他们单纯地玩耍。
不过度开发智力
在德国,不论是幼儿园还是小学,孩子们都不被准许额外学习。以科隆为例,桑德拉女士期望她的7岁儿子,这位智商颇高的孩子,能学习额外的课程,然而这一请求却遭到了老师的拒绝。老师认为,应当给孩子们的大脑保留想象的空间,不宜过分挖掘他们的智力,更应顺应孩子成长的自然进程。
教育重点方向
在德国,孩子们在入学前接受的教育,重点集中在三个主要方面,尽管具体的教学内容在文中并未详尽描述,但从中可以明显看出德国教育对孩子天性的培养给予了高度重视。这种教育理念与我国更加强调学前知识积累的教育观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教育观念差异
我国学前教育及基础教育表面看似坚实,但欧洲人士却认为,我国儿童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受到了影响,养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在欧洲,他们遵循孩子的成长步伐,开展适合其年龄特点的活动。我们确实需要重新思考“起跑线”的含义,并对我国的教育体系进行深入反思。
尊敬的读者群体,您认为我国的教育体系在哪些方面可以借鉴德国的教育经验?欢迎点赞、分享,同时也期待您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